2024年11月21日至22日,第十三届狄邦国际高中课程项目工作会议在昆山狄邦华曜学校隆重举行。
来自狄邦近三十所合作学校的学校领导,狄邦教育集团董事长黄缨子女士、总裁张博文先生等集团管理层,狄邦驻校项目负责人和诸多同事再聚一堂,以“高效协同,培育卓越,国际课程人才培养的时代责任与资源构建”为主题,共同就国际课程发展以及未来人才的培养展开深入研讨,这既是对过去二十年狄邦国际高中课程项目运营与管理的汇报总结,也是对未来进一步为合作学校提供优质资源与服务的殷切展望。
面向未来的育人理念
狄邦教育集团总裁张博文先生的报告主题为“创新坚守二十年”,他与嘉宾们分享了标志狄邦教育开始、见证狄邦教育发展、鼓励狄邦教育前行的三个故事。随着张博文总裁的深情回顾,狄邦教育的创新精神以及不忘初心的信念跃然而出。
作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从2004年狄邦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携手合作,创设了第一个在公立中学备案的国际课程中心至今,狄邦教育的每一次探索,都与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浪潮紧紧相连。身处时代的洪流,狄邦教育从未选择随波逐流,始终力争上游,只是为了让更多学生能够成为全面发展、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年领袖,能够自信远航。
在报告的最后,张博文总裁特别感谢合作学校一直以来对狄邦的充分信任。他表示,下一个十年,狄邦将不断拓展国际教育资源的深度与广度,为合作学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秉持对高品质教育的坚守与追求,推动国际课程项目的高质量发展。
未来,狄邦教育会秉承初心,砥砺前行,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探索国际教育的无限可能,以更加开放的市场拥抱全球教育的智慧和精华。
昆山狄邦华曜学校总校长蔡芳女士作为东道主,向所有与会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她介绍了昆山学校以学者为中心,高度个性化的培养体系,昆山学校极致的个性化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选择、灵活分层、评估策略、升学指导等各个环节。
她说“以学者为中心”贯穿昆山学校的每一个日常,学校鼓励学者发掘擅长,追求热爱,学者们在轻松活泼的环境里长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同时为未来的留学和生活做好了全面的准备。
无锡狄邦文理学校中方校长沈茂德先生以“探索国际教育在中国的样态”为主题发表演讲,他回顾了过去六年无锡学校举全集团资源在人才培养,尤其是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他认为“一流学生和一流考生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学校的优质发展他提出三个观点:
🔹第一,如果我们认同教育是农业,那么一定要水土丰美,才有繁花似锦。
🔹第二,学生发展要多元和自由才可能有“涌现”,自主选择才有“生长”。
🔹第三,教师发展一定要服务在前,管理在后,这样才有内驱力,才有创新。
南京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刘前树先生以“扎根中国,拥抱世界——外国语学校的使命自觉与南外的办学实践”为主题,分享了南京外国语学校因时代而变化的人才培养,从创校到改革开放,再到近年提出 “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胜任力的创新人才”,一直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刘书记回顾了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课程二十多年的发展,并从全球治理人才(国际化人才)的早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规范办学和发展素质教育、基础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示范、携手共进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提升五个方面分享了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实践。在分享的最后他谈到了对国际化办学的思考,将在三个字上下功夫:
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我与你”的对话中交流互鉴。
进: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道与术”的对话中革新课程。
化:教育内卷侵蚀育人逻辑,在“阻与助”的对话中提升品质。
不断创新的项目模式
成都石室中学党委书记田间先生围绕“融合·创生·共赢”分享了石室中学在新时代背景下国际课程的人才培养。作为一所有两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名校,石室中学重视对外开放,与二十多个国家的五十多所学校保持友好关系,每年都会举办丰富的交流互访活动。
在过去十多年中,石室中学的国际课程一直坚持融合创新,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以学生为中心,从课程、教师、活动、场域、资源五个维度,为助力学生成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与教学资源,让学生的潜力潜能得到发挥,让学生做更好和最好的自己。
狄邦教育副总裁刘从容女士以“如何让学生在国际高中发展得更优秀”为主旨,针对狄邦在德育方面的探索作报告。
她介绍,狄邦教育在四所高度国际化学校六年实践的基础上,萃取中英美德育在理念、内容和方法上的精华,在成都狄邦肯思学校率先推行“学生发展与关顾体系”,着重在学生能力发展方面进行探索,让学校教育为学生学术、生涯发展、社会与情感提供强大支撑。尝试德育过程可视化,让教育更加有力量,更加有效果。
圆桌论坛邀请狄邦教育张博文总裁、石室中学田间书记、无锡狄邦文理学校沈茂德校长、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李晓辉校长作为分享嘉宾,共同探讨“如何应对时代为国际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挑战”。
各位嘉宾从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的理念与初心、中西教育理念的差异、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教育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分享了当前国际化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坚持育人的初心、保持开放的心态、加强家校沟通、进一步拓宽资源与合作、基于学校情况的改革创新等一系列举措,希望不断提高国际教育办学品质,为国际课程引入更多更优质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让他们获得更好更成功的发展。
狄邦教育巅峰项目高级总监邵乾顺先生针对优秀学生在国际升学竞争环境中面临的挑战,发表了关于“资优生培养的资源共建与落地实施”的演讲。
他从海外高校对亚裔学生学术得分高,个人发展得分低的刻板印象出发,详细介绍了狄邦针对资优生培养的系统性的动态生涯规划,包括学科发展、学科探究、竞赛生的培养、标化考试、社区贡献、申请竞争力、高阶升学指导七大板块以应对学生在升学、就业等国际竞争中面临的挑战。
扎实牢靠的服务体系
狄邦教育国际课程教育总监Stephen Fulton先生回顾了近两年国际课程学术团队的支持与服务工作。他谈到,二十年来学术团队工作从评判转为支持,范式发生了改变,团队职责扩展。在2024-2025学年国际课程学术团队将持续改进和优化,在所有课程中心全面落实狄邦中心支持服务(DCSS),加强教师培训,关注师生心理健康,拥抱人工智能,凝聚团队力量,积极应对挑战。
狄邦教育招聘经理张依妮、Robin Watts从国际人才市场、招聘时间排布等方面介绍了当前国际教育人才供需现状,分析了狄邦在人才招聘的市场竞争力。他们表示,狄邦将进一步优化招聘举措、拓宽资源渠道,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的招聘流程,确保优质外教及双语教师的输送。
以“十年来国际课程招生与升学趋势变化” 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由杭州外国语学校剑桥国际课程中心副主任戎宏斌先生主持,杭州第十四中学AP课程中心主任王蓓女士、西安高新一中国际部主任董延丽女士、狄邦教育升学质量管理总监唐珮颖女士、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学院课程中心副主任陈瑶女士登台分享。
五位专家在国际教育领域都有超过十年的从业经历,见证了过去十年国际高中课程在国内的发展,王蓓主任和董延丽主任从招生政策调整、家长观念变化等角度,分享了课程中心运营管理的变化;唐珮颖老师和陈瑶老师则从升学指导的角度分享了十年来学生及其家庭考量因素的变化。
为更好地提供服务,狄邦教育不仅会从集团角度联合所有学校的升学指导办公室,创建可共享的大学信息,帮助升学老师掌握一手资料,今年还将在常规培训之外提供每周两次的在线平台接入,驻校升学老师将与资深升学指导小组共同探讨,建立互相交流学习的共享机制。
在会议的最后,狄邦教育副总裁王娣女士致闭幕词。她说,过去二十年狄邦与合作学校一起面对困难,一起解决问题,有太多共同的经历,这些片段让我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奠定了狄邦人与合作学校共同缔结的相濡以沫的合作情谊。二十年来,狄邦教育与合作学校共同探索,将国际课程与中国课程进行融合,制定了既能满足国家课程要求,也符合国际课程内涵的教学和考试安排,探索出将传统班主任管理与导师制,升学顾问协同的学生培养模式。
教育关乎未来,我们还将面对更多的未知的挑战,狄邦人将继续发挥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精神,从解决问题的视角,进一步加强与合作学校的联系,提升各项服务质量,把工作不断向高质量推进。我们期待与所有学校一起共同谱写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国际高中课程项目工作会议不仅是为了庆祝过去的成绩,更是为了共同创建狄邦与合作学校在国际课程项目上更加美好的未来。
前路或许充满挑战与未知,但狄邦教育将秉承初心、砥砺前行,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探索国际教育的无限可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教育的智慧与精华。